日本 Gravite

重力控制装置

 

 

产品中心

关于Gravite设备

模拟微重力环境 :正交双轴360°旋转,全方位分散重力矢量,实现10-3G(空间站级)微重 力模拟。

单轴离心力提 供2-3G超重环境,满足多重力条件实验需求。

实时监测与控制:内置高精度重力传感器,实时监测加速度变化。

外部控制器支持可视化操作,可预设旋转模式与参数。

细胞培养兼容性 :适配CO₂ 培养箱(37℃、95%湿度),支持长时间稳定培养。

兼容6/12/24/96孔板及25cm²培养瓶,灵活满足不同实验规模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Gravite核心优势
技术领先性 :

3D-Clinostat系统,通过两轴独立旋转实现三维重力分散,突破传统单轴装置局限。

重力环境可精准灵活调节,涵盖微重力(10-3G)、月球/火星重力(0.16G/0.38G)及超重 (2-3G)。

应用广泛性:

支持细胞生物学、材料科学、植物学等多领域研究,包括干细胞培养、蛋白质结晶、金属合成等。

操作便捷性:

模块化设计,本体与控制单元分离,节省实验室空间。

触屏界面友好,支持参数实时调整与数据记录导出。

 

Gravite应用领域

 

 

再生医学:

iPS/ES细胞无血清、无饲养层培养,维持多能性并促进3D球体形成。

干细胞3D培养、无血清维持多能性。 间充质干细胞(MSC)增殖速度提升数倍,分化潜能可控。

癌症研究 :

肿瘤细胞3D培养模型构建,模拟实体瘤微环境。

血管生成研究,探索抗血管生成药物新靶点。

蛋白质与材料科学:

微重力环境下蛋白质结晶质量提升,助力结构解析。

金属/化合物合成实验,探索新型材料制备工艺。

植物研究领域:

微重力环境下的植物育种与栽培

 

 

Gravite抑制和促进细胞分化实验相关案例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应用案例一:微重力开创细胞培养新方法

 

 
引言:在ES细胞培养中,白血病抑制因子 (LIF)是维持小鼠胚胎干(ES)细胞多能 性的不可或缺的因子,另外还需要饲养层 和血清来维持未分化状态。但是,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消除这种动物源性物质。通过 模拟微重力培养,小鼠ES细胞可以不需要 LIF并在无饲养层和无血清的培养条件下生 长。

 

摘要:1G组细胞(正常1G环境中的ES细胞)在形态学上与一般ES细胞不同。它们包 括类似分化细胞(图 1a、b)。而 CL组细胞(模拟微重力环境中的ES细胞)在培养三 天后形成许多小球体(图 1c)。这些悬浮的球体在增殖后变得更大(图 1d).培养七天 后,CL组中的细胞数量约为1G组的八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结果:碱性磷酸酶(ALP)染色结果表明,CL组小鼠ES细胞在没有LIF或血清和饲养层 的通常支持的情况下生长,并保持在未分化状态(图 2a、b).培养3天后,1G组细胞中

Oct-4和Sox2表达下降,在第7天Nanog表达下降(图2c)。 而CL组中的球形形态细胞维持了这些未分化标记物的表达。证实了在模拟微重力下培 养的细胞七天的多能性。

 

图 1:培养的小鼠ES细胞在第3天和第7天的 形态学变化。所有细胞都变成椭圆形细胞 形状并变平,这是1G组(a,b)中分化的 ES细胞的表型。CL组的细胞显示出细胞球 体(c,d)的形成。
 
图2:第7天1G组(a)和CL组(b)的ALP 染色。

CL组的细胞球体对ALP呈阳性。CL组的细胞 表达未分化的细胞标志物(c)。

应用案例二:微重力细胞培养提升细胞治疗疗效

 

 

 

引言:间充质干细胞(MSCs)由于其自我更新和 多分化潜力,在再生医学领域至关重要。许多空 间实验和地面研究表明,间充质干细胞对引力刺 激的调制非常敏感,并对这种效应表现出各种反 应。
在模拟微重力中培养的hMSCs具有干细胞的强增 殖特性,增殖速度比1G条件下快数倍,保持未分 化状态,并且具有更高的品质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结论:研究模拟微重力培养间充质干细胞(MSC)注射术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 果。
在损伤后 24 小时,MSC-1G 和 MSC-MG 组的大鼠可以坐在后肢上,而 PBS 组的弛缓性截 瘫继续存在。
MSC-MG 组在 SCI 后 24 小时和第 3 天具有更好的性能(以更高角度保持位置的能力)。
因此,MSC 治疗,特别是 MSC-MG 治疗,显著加速了 SCI 后运动功能的恢复。